“检验科的检测在此次疫情中必然是重头戏,且一旦出现疑似病例,就要大规模核酸筛查,压力大吗?”“一人之力,杯水车薪,齐心戮力,众志成城。科室在人员抽调去完成一个个艰巨的任务的同时,仍旧出色地完成了科室内日常大批量标本工作,出具了一份份可靠的报告,这是我们检验人的责任与使命,我们也为能与科室共同进步发展深感自豪。”
 
这是《医师报》记者采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检验科核酸检测团队(以下简称“华山医院检验科核酸检测团队”)时听到最多的话。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检验科于2020年1月下旬起,就积极投入到医院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是上海地区最早开展新冠抗体和核酸检测的三甲医院检验科之一。“有需要,必定上”是他们的态度,在完成医院工作的同时,科室还派出人员前往全国各地支援,面对繁重的任务,他们总能为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科室获得了2020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先进集体”和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站好实验室侦查哨兵的第一班岗
 
疫情暴发前,他们充当着“情报员”、“ 侦察兵”的角色。2020年初,新冠疫情来袭,检验科出现在大众视野的频率越来越高,从疑似病例的确诊到出院患者的监测都离不开他们的工作,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检验科团队是与病毒距离最近、接触最频繁的一批人。
 
检验科核酸检验团队由华山总院、虹桥院区和北院检验科的23名具有PCR上岗资质员工共同组成。成员按组分配完成一区试剂制备,二区标本清点录入及核酸抽提,三区结果分析报告审核等工作。
 
据成员介绍,疫情暴发之初,在科室主任关明的带领下,全体党员同志率先垂范,先统计出一批具有PCR上岗操作资质且有经验的员工率先投入紧张的检测工作,随后在大家的积极报名下及时安排新一轮的新冠PCR上岗规范化培训,为前景尚未明朗的疫情形势提供充足的备用检测力量,并不断地响应国家卫健委和上海市的要求,积极完善实验室配备以及人员,在以老带新和学习完善中迅速建立起核酸检测团队,以及发热门诊团队。全体员工24小时轮岗日夜奋战在发热门诊防疫一线,“火眼金睛”站好实验室侦查哨兵的第一班岗。
 
当谈及“收到任务是否紧张?”时,团队的一名检验师告诉记者:“在收到大规模核酸检测任务之初,心情是复杂且焦灼的。因为并不知道疫情会持续多久、形势如何,但是当真正踏入实验室,与团队站在一起,一心投入到检测工作中,如何更快更准确地发出报告成为了首要问题时,那些焦灼情绪也就被我们所克服了。”
 
 
为人民筑起一道“医护长城”
 
2020年2月2日晚上8点,接国家卫生健康委指令,作为“国家队”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全体队员,进入24小时待命状态。2月3日,马昕院长带队,一支由46位救援队员、6辆移动救援车组成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赴鄂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组队完毕。2月4日,出征武汉抗疫战斗第一线。历时四十多天,蒋浩琴副主任技师完成了华山医院负责的武昌方舱医院收治所有患者的血常规检测、手工数据录入及检验报告工作,于3月18日返回上海。
 
2020年6月21日深夜11点半左右,复旦大学医管处通知:接国家新冠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指派紧急任务,要求华山医院派出四名检验师,携带核酸检测设备,于22日前往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进行支援。关明回忆说:“接到通知后,立即在华山医院核酸检测群里征询,通知一出,仅仅一个小时,就确定了名单。”检验科陈嘉臻、陈宇明、吴之源、汤伊婷四位技师,携带大批抗疫物资和核酸检测仪等资源,随复旦大学医学院援京核酸检测医疗队奔赴北京。在核酸检测队的支援下,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新增3000管/日检测通量,为六万人提供新冠核酸检测报告。
 
2020年 8月3日,检验科派出胡婷婷、汤伊婷、沈忠良三位技师,携带大批抗疫物资及核酸检测仪等资源,随上海援疆核酸检测医疗队出发,星夜兼程支援喀什地区疾控中心医疗队,改造当地CDC实验室,约检测标本21705份,累计完成108525人次的大规模人群新冠核酸筛查任务。
 
2020年10月核酸检测队加入虹桥院区进博会的防疫保障工作,并取得车载移动式BSL2方舱实验室的临床基因扩增准入资质,确保移动方舱实验室短时间内能到达指定地点。现场快速有效地完成样本采集及检测,为相应公共安全事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具备万人检测的实力,有力保障进博会顺利召开。
 
实力和成绩是最好的名片。在过去的一年里,华山检验科核酸检测团队支援了武汉、北京、新疆等地的大规模筛查以及进博会的防疫保障工作,一线总能看见他们的身影。
 
冬季,他们不畏严寒,用双手温暖标本,尽可能纠正时而出现的冷凝集现象,保证患者检测报告的准确性,以便患者尽早出院;夏日,他们顶着烈日,穿上厚重的防护服,戴着密不透风的口罩或面罩,却能井然有序地完成检测步骤,扫码、录入信息、吸取样本……
 
不管再苦再累,团队成员从来没有抱怨过,他们用决心和责任为人民筑起一道“医护长城”,这就是华山检验团队,一群为使命而坚守的检验人!
 
做一名合格的检验人
 
2021年1月21日,上海发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可疑标本,需连夜加班开展核酸检测,当时情况如何?据成员回忆:同样是春节,再次接收到大规模核酸检测任务,这次更加有组织、有经验。春节的夜晚,团队成员积极响应、共同奔赴,家人的理解与支持也使这场全民抗疫的战斗更接近曙光。
 
为进一步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和效率,保障新冠病毒检验的准确性,团队实行以老带新、24h三班倒的形式。在工作中既培训了后备力量,又将现有硬件合理运用到最大化,确保了检测效率。团队提前完成仪器校准以及批内、批间、人员比对、仪器比对、能力比对实验等工作,以确保报告结果的准确性、专业性。
 
为了使实验室三区的扩增效率达到最大,将二区由“1”变“2”,扩充二区硬件资源,合理最大化运用,将原先样本制备区域扩充了2倍,增加了样本扫描、加样的物理空间。实验室外,依靠院内强大的信息系统内区块链技术,实现了快速追踪不同院区内采样标本的检测全流程管理。帮助每项检测能够快速溯源,如遇特殊情况可及时追踪至采样点及采样医务人员。 
 
目前,德尔塔(Delta)是全球新冠大流行的主要毒株,也是本次国内疫情的“罪魁祸首”。在俄罗斯更是出现了1传1500的超级传播者。面对当前新冠病毒变异毒株Delta在全球的迅速传播,华山检验科核酸检测团队呼吁:“对于普通大众,我们呼吁应从自身最基本的戴上口罩做起,内防反弹,外防输入,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如有接触史或者不适应,及时就医进行核酸采样。配合流调,做到‘应检尽检、愿检尽检’”
 
“作为检验人,面对层出不穷的新冠变异毒株,如何做到准确检验、及时报告是我们的职责。”疫情初期,华山医院检验科核酸检测团队在2020年2月的《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上发表了《正确认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影响因素》,针对当时核酸检测呈现“假阴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剖析,展示了在抗疫一线检测工作中总结归纳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目前疫情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随着全球疫情情况趋于复杂化,不断有此前未报道的新变种出现。目前所有的变异病毒株,检测试剂都能够检出。但在如今这种疫情反复的高压状态下,我们更需要获知病毒株的基因型。为此我们建立了病原微生物高通量基因检测,升级了检测手段,以获知可能存在的临床或流行病学上关注的毒株或毒株基因型的分化信息。通过新的分子检测方法,以针对性的给出该毒株可能带来的影响,及时、有效地调整防控策略。”
 
检以求实,验以求真。如何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检验人?关明表示:“检验医学科是一门循证学科,作为检验工作者,首先需要在自己的专业技术方面做到精益求精。检验人的职责是为临床大夫提供最可靠的诊断依据。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些小小的数字,简单的阴性、阳性,也许一个小数点的错位,一个阴性、阳性的错位都会给患者带来不可知的恶性后果,所以‘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就是最深刻的体现。在保持客观独立的情况下,更兼具快速准确地为临床和患者提供可靠的数据,认真地对待每一份标本,不仅是一份责任之心更是赤诚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