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逯世林

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在我们日常的检验工作中,遇到高压积的凝血试验检测标本该如何纠正呢?检验的亲们看过来,这里有红蓝两队辩论队正在热火朝天地辩论中……


辩论赛


红队:遇到高压积(即血细胞比容值 HCT ≥ 55%)的凝血试验检测标本该如何解决?解决的依据是什么?


蓝队:


1.按卫生行业标准《WS/T 359-2011血浆凝固实验血液标本的采集及处理指南》,血细胞比容值(HCT)≥55%时,需要对患者血液中柠檬酸盐的终浓度进行调节。


2.以抗凝剂(ml)=(100-HCT×100)×血液(ml)×0.00185的公式,计算得出采集该压积对应的凝血试液检测管的抗凝剂量,再移除采血管中过剩的抗凝剂,得到调整抗凝剂的采血管。


3.同时告知临床,此采血管已经是非真空状态,需使用注射器采集标本,注入此已调整抗凝剂的采血管,摇匀及时送检。


红队:请举例将上述观点呈现出来。


蓝队:


1.患者A,男,咳嗽气短5年,既往大量吸烟史,近半年动辄气短,全身水肿,于今日常诊入院待诊。住院医嘱行常规化验检查血细胞分析、凝血实验+D-二聚体等。


2.患者A的血细胞分析检测结果显示:HCT  0.607 L/L 。


3. 将HCT值0.607代入公式抗凝剂(ml)=(100-HCT×100)×血液(ml)×0.00185,按照此公式计算,患者A采集凝血实验管的枸橼酸钠抗凝剂量应该为0.196ml,即196ul。


4. 因此移除采血管中过剩的抗凝剂104ul,得到调整抗凝剂的采血管,交由护士使用注射器采集2.7ml标本(我室使用3.0ml真空采血蓝帽管,内部填充0.3ml枸橼酸钠抗凝剂)颠倒混匀8次送检。


红队:可否将此情况,以一种科研的思维,用统计学思路呈现出来?


蓝队:我们在近2年多的凝血试验检测工作中,共收集到我院89例高压积凝血试验检测标本的数据。采用SPSS 23.0进行统计学分析,将调节抗凝剂前定为未校准组,将调节抗凝剂后定为校准组,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表示,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调节抗凝剂前后的两组凝血试验检测结果比较见表1。


89例(高压积)凝血检测指标校准前后两组结果比较

1.png

注:PT为凝血酶原时间;INR为国际标准化比值;FIB为纤维蛋白原;APTT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D为D-二聚体;FDP为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TT为凝血酶时间;AT为抗凝血酶Ⅲ。a为(Mean±SD) ;b为M(最小值,最大值)   


红队:请描述表1表达的结果。


蓝队:


1.表1显示,89例校准前后的两组凝血试验检测结果,经配对样本t检验得出,指标PT、INR、APTT未校准水平高于校准水平[16.80(15.40,18.05)比15.80(14.90,17.10)、1.27(1.15,1.38)比1.18(1.09,1.29)、40.80(37.15,45.90)比31.30(29.20,34.80)],校准前后有统计学意义(Z=-5.429、Z=-5.185、Z=-8.183;均P<0.001)。提示了经典指标PT、APTT未校准结果会假性延长,与其它文献报道一致[1]


2.指标FIB、TT、AT未校准水平低于校准水平[2.50(2.14,3.26)比2.87(2.34,3.52)、(13.45±1.35)比(15.19±2.04)、(80.11±15.10)比(90.36±17.34)],校准前后有统计学意义(Z=-5.620、t=-11.835、-9.081;均P<0.001)。


3.指标DD、FDP校准前后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红队:请对本次辩论概括总结以及延伸思考。


蓝队:


1. 血细胞比容值(HCT)≥55%时,需要对凝血检测采集管的抗凝剂量进行调节,其基本原因如下:


①凝血试验采血用国际血液学标准委员会ICSH推荐的抗凝剂浓度为109mmol/L枸橼酸钠,凝血检测标本采集要求抗凝剂和血液比例是1:9,大约相当于抗凝剂与血浆的比例为1:5。

②这种比例基于血细胞压积基本在正常的范围内,但随着血细胞压积的改变,血浆量随之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抗凝剂与血浆的比例。

③枸橼酸钠抗凝剂是和血液中钙离子形成可溶性螯合物[2],从而阻止血液标本凝固,抗凝时去除的Ca2+和试验时的复Ca2+决定了抗凝比例。

④当HCT增高时,血浆含量相对减少,如果抗凝剂用量不变,就会引起抗凝剂相对过剩,导致抗凝时血浆中去除的Ca2+增加,血浆剩余Ca2+减少,引起试验时凝血因子Ca2+减少,导致凝血时间检测结果错误。

⑤红细胞压积增高常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3],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中的血栓栓塞事件,是由于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血流变改变,导致血栓栓塞[4]。若患者正在口服某种抗凝剂治疗,不校准抗凝剂可能会误导临床,人为造成治疗不符合等假象。


2.本室本文对于高压积的凝血检测标本,采取的措施是校准抗凝剂;有文献报道采取校准采血量[5]。个人认为由于未检测HCT前无法计算校准采血量或医护人员不太好操作,毕竟调节抗凝剂后的采集管上有原3ml刻度,即使有误差也是几微升;而采取校准采血量,这个精准采集量把握不准带来的误差不好评估。此条观点纯属个人意见,有待同道商榷。


3.出生两周内新生儿常处于生理性缺氧状态,红细胞明显增高,导致HCT增高[6],儿童医院的临床工作中,新生儿HCT常常≥55%。但由于患者分布等因素,本文未收集新生儿检测结果,有待同道研究报道。


4.如果患者处于紧急抢救状态下,首次送检凝血试验标本,而这个标本恰好是高压积标本,临床又非常着急观察凝血试验结果,急查凝血指标通常含有经典指标PT、APTT。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时间就是生命),我们可否尝试采取下面的措施:比如对于PT(凝血酶原时间)的报告结果=未校准抗凝剂检测的PT结果×(15.80/16.80);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报告结果= 未校准抗凝剂检测的APTT结果×(31.30/40.80),我们先口头以这种模式回报临床,待患者处于病情稳定状态,再按照行业标准去校准测定。此条亦纯属个人意见,有待同道商榷。(注:15.80、16.80、31.30、40.80均取于上表1指标PT、APTT的中位数)


结语


本次红队VS蓝队,5:5平。辩论赛口号:行成于思,知行合一。


【参考文献】

[1]曲林琳,吴卫,续薇,彭明婷.卫生行业标准《血浆凝固实验血液标本的采集及处理指南》解读[J].中华医学杂志,2021,101(35):2811-2816.DOI:10.3760/cma.j.cn112137-20210603-01263.

[2]刘成玉. 临床检验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7-9.

[3Tefferi, A., Vannucchi, A. M., & Barbui, T. (2021). Polycythemia vera: historical oversights, diagnostic details, and therapeutic views. Leukemia, 35(12), 3339–3351. https://doi.org/10.1038/s41375-021-01401-3.

[4]Griesshammer, M., Kiladjian, J. J., & Besses, C. (2019). Thromboembolic events in polycythemia vera. Annals of hematology, 98(5), 1071–1082. https://doi.org/10.1007/s00277-019-03625-x.

[5]张翔,赵玲莉,郎颖,金丽艳,南炳英.凝血检验校准简化公式在红细胞增多人群中的应用[J].临床检验杂志,2018,36(6):401-403.DOI:10.13602/j.cnki.jcls.2018.06.01.

[6]杨忠金.新生儿凝血标本血液采集方法对凝血四项的影响及原因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7):81-82.DOI:10.19347/j.cnki.2096-1413.202007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