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丽龙

单位:乐山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随着医学水平的高速发展,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的出现使癌症治疗水平不断深入和优化,并逐步实现精准治疗,这一切都离不开分子生物学及诊断技术的发展。


液体活检,作为新兴检测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日趋成熟,相关研究成果于各大学术期刊频频亮相,正在成为肿瘤学临床精准决策的有力武器。


什么是液体活检?


液体活检的分析对象是体液,通过取样患者的血液、脑脊液、唾液、胸水、腹水、尿液等对疾病进行诊断,可用于癌症早期筛查和术后复发监测。


液体活检最大的优势在于微创、快捷,易于动态监测;一定程度上全面反映肿瘤整体变异状态,不受肿瘤异质性影响;适用人群更广泛,对于难以取得活检肿瘤组织或取得肿瘤组织不够基因检测的患者,液体活检提供了一个了解肿瘤基因变异状态的有效途径。


然而,液体活检最大的劣势在于其并非富集肿瘤的检材,大量的正常组织释放基因组DNA稀释了肿瘤来源的DNA,造成ctDNA突变丰度很低(一般低于1%),对ctDNA突变的检测无异于大海捞针,或者更形象地说:如同从一堆稻草(正常组织来源的循环游离DNA)中找一根针(来自肿瘤细胞的ctDNA)一样困难,因此对ctDNA的检测方法灵敏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液体活检临床应用最多的癌症


目前液体活检的临床应用最多的癌症,莫过于非小细胞肺癌。


  • 耐药监测


使用血浆ctDNA分析可以监测分子靶向治疗耐药的几种机制,例如:ctDNA检测可以提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是否因为出现EGFR 20号外显子T790M突变而耐药,这对于EGFR靶向治疗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除了监测已知耐药机制外,ctDNA检测还可用于识别未知耐药机制,帮助选择针对特定耐药机制的治疗方案。


  • 预后评估


微小残留病灶(MRD)作为目前预后评估方面的研究热点,是指癌症治疗达到完全缓解后,传统影像学或实验室方法不能发现,但通过液体活检可发现的癌来源分子异常。


多项实体肿瘤相关研究表明,基于ctDNA的MRD状态可用于根治术后患者的预后评估以及复发风险预测。


  • 肿瘤早筛


晚期肿瘤相对于早期而言,肿瘤负荷更重,血液里会有更多的ctDNA,因此更容易被检测到。而早期肿瘤最大的特点是肿瘤负荷低,此时血液中ctDNA的含量亦极低,普通针对ctDNA突变的检测难以满足早诊的要求。此时,检测血浆ctDNA的甲基化水平,是一种有效的肿瘤早期筛查辅助手段。


血液样本送检的注意事项


目前,基于血液的液体活检是最主要的研究方向,主要检测血液中游离的循环肿瘤DNA(ctDNA)、循环肿瘤细胞(CTC)和外泌体(Exosome)。血液的规范化处理是保证液体活检结果准确的基本前提。在血液样本的送检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 采血管的选择


用于ctDNA检测的血液需使用EDTA抗凝管或者cfDNA专用采血管。若使用EDTA抗凝管,血液离体后应尽量保存于4℃,2小时内需尽快进行血浆分离;若使用cfDNA专用采血管,血液可在常温保存3-5天。


切记严禁使用肝素抗凝管,因为肝素在后续DNA提取过程中难以去除,并且会抑制PCR反应,导致后续ctDNA检测失败。


  • 采血量及采血注意事项


一般而言,ctDNA检测需要采集8-10ml的全血。采血后严禁剧烈震荡血液,或者使用注射器针头对血液进行转移。因为这样的操作均会导致血液中细胞破裂,从而造成基因组DNA的污染,增加ctDNA检测的假阴性。


此外,溶血造成血红蛋白及其代谢产物的大量释放,从而抑制PCR扩增效率。采血后应轻柔将采血管颠倒8-10次,进行混匀。


  • 患者采血时间的选择


一般建议患者空腹进行抽血,特别是血脂较高的患者。这是由于低密度脂蛋白对荧光有屏蔽和吸收的作用,会干扰后续ctDNA的相关检测;三酰甘油会降低ctDNA的提取率;若使用微滴式数字PCR检测技术,血液中的脂质会影响后续微滴的生成。此外,对于正在进行化疗的患者,一般建议患者化疗结束后进行抽血。


无论是何种高灵敏度液体活检检测手段,都有假阴性的问题。因此我们应时刻提示自己,对于液体活检检测阴性的患者,应当结合其组织活检状态、临床表现等综合分析。此外,我们也应当根据临床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液体活检检测方法,在满足患者需求的同时,达到快速、准确的检测目的。